4月,中国的沿海港口春意初显。
从2008年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新座次看,美国港口已不在其中,世界大港阿姆斯特丹港也从状元落至探花。而来自中国大陆的港口仍揽得半数席位。2009年年初,我国沿海大港繁忙再现。
3月,日照港铁矿石吞吐量达到925万吨,同比增长37%;之前的2月为739万吨,同比增长107.3%。天津港,1月份铁矿石吞吐量742万吨,同比增长25.2%,2月铁矿石吞吐量701万吨,同比增长69%。由此,种种扩大内需政策对经济运行的拉动效应可见一斑。
俗话说,港口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随着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我国港口不断传来积极讯息,进出口货物贸易和对应行业发展正面临微妙转机。
政策效应逐显促使货量回暖
去年11月,日照港的铁矿石吞吐量增长仍为负值(-21.2%),而到今年1月份首次出现正增长,同比增幅为0.5%,2月、3月的增幅明显加快。
“负转正,得益于中国在全球钢铁企业大幅减产中率先恢复增长。”交通运输部水运司陈弋分析认为,今年1月份我国钢产量4152万吨,同比增长了2.4%;2月份粗钢产量继续上升,日均产量达到144万吨,为去年8月份以来最高水平,相当于全球粗钢总产量的一半。
陈弋分析,随着国家一揽子刺激经济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国务院审议通过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公布后,今年初钢铁市场出现了积极反映。首先是钢材价格触底缓慢回升,今年前两个月钢价指数已从底部回升了14%;其次受钢价逐渐回暖影响、前期停产、限产的钢厂产能逐渐恢复。再次是由于前期钢材、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商家进货谨慎,近期开始补库。
“上述三个因素激发了钢企进口铁矿石意愿,铁矿石进口大单不断涌出。”陈弋说。“我们还注意到,到2月份,受外贸影响较小的内河港口吞吐量也出现增长。”陈弋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铁矿石进口大幅增长,内贸货物吞吐量降幅缩小等数据变化传递出当前经济运行调整的微妙讯号,值得关注。
交通部水运司政法处杨华雄处长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这段时间,总体看来港口生产出现回暖迹象,回升比较明显的主要是铁矿石、煤炭和内贸集装箱。这与内需拉动效果显现和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调整密切相关。”
专家分析指出,年前多条高速、铁路上马,给建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得益于此,山东港口此轮逆势上扬在全国港口中表现突出,而中小钢厂的快速启动成为这次山东大港吞吐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常德传的介绍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今年1、2月份青岛港共完成吞吐量5200万吨,同比增长5%;完成集装箱装卸164.4万标箱,同比增长2.2%,均创历史最高水平。“3月的情况目前看来比2月更好一些。”常德传介绍说。
运价超跌反弹传递积极信号
无论是山东的青岛港、日照港还是江苏的南通港、连云港港,今年靠岸船舶逐渐增多,吞吐量逐步回升。而入港船舶的增多与航运价格的回暖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