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以为2016年的暖冬过去后,2017年的春天会是一个暖春,结果一种类似倒春寒的天气让2017年的春天显得更冷。至于未来,对于干区域线物流的小老板们越来越纠结,是坚守还是逃离似乎成为了一个令人绯徊的问题。
开工的跚跚来迟,货源的不稳定,同行同质化线路之间的重复和低价竞争的局面,货源越来越紧张,而租场地成本,人工成本几乎是年年上升。收入与支出的地平线开始略有本末倒置,甚至已经出现不平衡状态。
钱,明显的是越来越难挣了。而店,有的开了十多年的单一线路,有的是三四条线路,有的甚至是几十条线路。干了十多年的物流,辛苦累积下来的客户资源,丢,有些不舍和不甘,留,却对未来一片迷茫。
这条路,究竟该不该义无反顾的执着走下去呢?这条路,又该如何坚守下去才能保留呢?在坚守与逃离间,除了迷茫还是迷茫……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感觉略显悲伤。但放眼当今形势,那些不断闹出跑路风波的几乎都是一些线路较单一且有短版块的小物流及区域性物流,基本上是属于财务管理不当或挪用作其它投资等各种因素造成,但最终的原因大多数还是因为经营中出现亏损没有及时补漏而促成的恶果。
而且大多数跑路也仅仅是从2012年前后才开始的,而2015-2016年之间则为跑路病症高发期,多数省市之间发生跑路并发症。即便采用各种监督办法,跑了的企业帐上也是没有钱的。按理说卷款逃路的企业是有现金的,相反的结果是很多人帐上却没钱。钱去哪儿了呢?明知这种做法有悖常理和违法却冒险而为之,只能说已无路可走。
辛苦打拼来的江山就如自己的孩子一样有太多不舍,用来养家糊口的饭碗弃而丢之怎会合乎常理,所以在谴责这些老板的行为时也不妨冷静来反思一下,割肉之痛其实也是很多物流人伤心的一面。可能在某个孤单角落里,他们一样在流泪和反思,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如果不逃离,坚守又会是哪种结局呢?其实,同样是个未知数,只是自己的方向选得过于偏激而已。或许安安静静的关门也是种好方式。只是也未必放得下。
物流的天似乎还是那个天,只是在2014年之后变得更快更猛,在平台的强势进攻和资本对大物流的青睐之下,区域物流的路在何方似乎成了一个难题。哪怕有些小物流已出现了并购重组或直接卖掉及呈现被包养状态,可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面临的选择同样纠结。
平台吧,不增不减还在那里,从最初的排斥,不耻入之到静观其变,平台表面上没变化,但事实上经历了不断试错,不断蜕变之后,平台被认可的范围越来越大,市场越来越广。正如互联网上有一句火热的广告词:离开了平台你其实什么也不是。而事实上,平台的影响力也不容小看了。比如说,商桥模式,卡行模式的飞速发展及扩张,拥抱的众多企业。只能说,他们在成长,市场已在悄然变化,单打独斗坐江山的草莽江湖模式已日益艰难了。英雄辈出终须团队,而平台能给予的就是这种能力。
在广阔天地中互惠互利,拥抱时势,共享资源达到真正的合作共赢未必是坏事。
其次,以加盟模式疯长的安能,2016年的数据已超过德邦,各大品牌物流不断以各种合作方式在全国各地布下天罗地网,在星罗棋布之间最终实现了步步为营,如果以蜘蛛织网来形容之,那么只能说一旦成熟起来,那么冲击力最大的无疑就是区域性物流了。
无法扩张的网络版块已成短版,在做全国零担业务时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和时效打破大物流一票到底的价格优势及时效已彰显后力不足,未来只会越来越气力不足。而同质化企业,如果说当前最让人佩服的无疑是壹米滴答模式。以自身的区域品牌优势结合省外邻家的优势合为一体,众相拥抱资源及铸成合作壁垒其实更是种势不可挡的优势,对于区域性物流而言同样具有强大杀伤力。
各种成熟联盟平台的出现,比如德坤,这些对于单打独斗的企业而言也是具有强大震撼力。所以,在前有强者,后有追兵之下,区域物流是逃离还是坚守呢?逃离,关门,跑路肯定是不可取的,也非众多创业者之初衷,所以不予赞成。个人最终认为坚守的方式还是稳妥些。当然,生存法则个人认为如下:
1.拥抱平台。哪怕是被包养,但树大好乘凉。在大树之下不断历练,提升终究还是能搏得生存空间的。
2.合作共赢。哪怕低头卖掉自己的身价与资本注入的企业互相融合,在磨合中互相利用资源,以长补短实现赢也行。
3.找到突围方式,做出特色与版块。比如山东宇佳,以零担汽配做出特色等。还有一些省内线以瓷砖,医药,食品及末端配送做出版块的依旧还是有市场和优势可言。当然,这些都终因大多数区域零担物流都有着众多的前端资源及末端客户资源,也是成为打不死的小强之一。
4.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以优赢得市场。降低自己的成本,从薄利中找到利润空间。不以小而不为之,不以多而弃之。比如,货物的到货时效,货款的发放时效,货物的客服跟踪及反馈时效,未端配送时效等都皆是重点之一。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但每条绝径之中始终有辟经可走。所以,需要去不断发掘。